发布日期:2022 - 06 - 24
如果世界上只剩成绩,
那便再没有孩子;
如果把孩子送进现实主义的盒子,
却想开出理想主义的花朵,
不可能。
2022年的高考,
吹响了普职分流的号角!
除了上海,一年一度的高考,在万众瞩目中,落下了帷幕。这届高考是“双减”之后的第一次高考,无论对于国家未来政策导向,还是对于正在为拼搏高考而努力的家庭,都有其标杆意义。
这届考生确实很难:高考人数突破新高,总计1193万人一起在走这座独木桥;他们的高中三年,全都被疫情占据,停课、封校、网课、这些曾经无比陌生的词汇,却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还赶上了"双减",学校和老师都不敢大张旗鼓地让学生刷题 —— 然而,最终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摧古拉朽的考试。
考生说,这是刷过的最难的高考题,全国甲卷语文考试的“红楼梦”命题被打趣为“曹雪芹来了都得复读”;而今年的全国新课标I卷的数学命题,难度已经超过了2003年那场高考数学。然而,要知道的是,2003年的数学高考卷本是意外,是因为南充考生在考前进入办公室窃题被发现后,被迫采用的备用卷;而今年的命题是有意为之。
对此,教育部已经明确表态:高考数学难,是发挥选拔功能。
看着今年的高考题目,很多未来即将踏上考场的学生和父母坐不住了,因为,如果未来的高考长此以往以“选拔”为导向,那么最受影响的将是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是平时乖乖刷题的学生;是“不放弃挣扎的奋斗生”;高年级的情绪势必也将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家庭,如果初中数学都已经怨声载道,那又何苦再折腾三年去迎接一次犹如天书般的考试呢?
面对着1000多万的考生,高考就是指挥棒,必须发挥其对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作用,当然,也一定会带来分流效果,无论是中考后被“第一批”普职分流,还是在高考后被第二批“普职分流”。
问题是,教育这件事上,当从一个极端,猛然滑向另一个极端时,作为父母的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另辟蹊径呢?
一个在国内
本来可能没有机会的孩子
却在国外出征奥数
奥数从来都是中国学校和家长的“金字招牌”,因为奥数奖牌是国内外重点学校的敲门砖,双减之前“全民奥数”几近疯狂。然而,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是:奥数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在中国,奥数已被赋予了太多社会内涵,成为了孩子的不可承受之重。
Robert在中国完成小学,初中时和父母一同前往美国,孩子非常努力,高中考取了美国名校圣保罗学校。在校期间,他代表学校参加奥数大赛。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些故事和看法值得我们深思:
“为了小升初,我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奥数,五年级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周六辗转于八中、实验中学和四中的“坑班”,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心理阴影”的,便是实验中学的“老教协”奥数班。在那里,我考过前五十,也考过六百名开外,成绩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一家人的情绪也难免因此起起伏伏。老教协的题又刁又难,即使我得过几个数学竞赛奖,但在那里仍是摸不到门道。
美国孩子对待数学的态度非常平和。他们把数学视为一门与其他学科无异的课程,并不觉得“得数学者得天下”,也不觉得数学会帮助、亦或阻挡他们人生前进的道路。
我一个好朋友,他数学考试基本都是70多分,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学校的发展。去年,他的文学课是年级第一,也是我们年级第一个选入合唱团的,更是非常有才的演员…他做着他喜欢的事情,没有人因为他数学不好而认定他智商低、学习差、未来暗淡;
我宿舍里的另一个哥们儿,不仅在学线性几何,还同时学三门AP级的生物课;他的双胞胎弟弟更厉害,初二时不仅学完了AP微积分、电脑科学,而且还都拿的5分。更让我受到震动的是,和一些中国数学天才没有任何爱好的形象不同,他们每天打壁球、玩游戏、交女朋友…什么都没落下。那个哥哥告诉我,他数学和生物这么好并不是因为父母逼他学,而是他非常喜欢,而且长大后很想当医生。”
对比中美关于数学的看法,有一点是相同的:数学很重要,数学好会非常受人尊敬;但也有一点是非常不同的:美国人并不依照数学的好坏去判断孩子,更不会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学奥数不是问题,为了奥数拼死拼活,就成了问题。
Robert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如果当初父母坚持继续在国内竞争,那么可能他并没有机会出征奥数。他的父母也从来没有用“为国争光”或者“为学校争光”这样的理由来绑架他,相反,却成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选择大于努力
孩子的教育和未来
才是值得的投资
Robert的故事里我们看到:选择大于努力。在“内卷”还是“躺平”这道选择题上,Robert的家长和许多其他家长一样,早已先行 ——他们选择了第三条路:移民。
移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移民身份可以让孩子入读国内优质的国际学校,或是直接在英美以同等的政策申请学校;还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回国参加华侨生联考;所以,移民只是手段,是为孩子获得优质教育的一个解决方案。
移民是加法,而不是减法。在中国人的眼中,户口、身份证和中国护照是神圣的,炎黄子孙的身份是我们共同的标识。在取得了目的国家的“永久居民”身份(俗称“绿卡”)后,并不会对中国身份构成任何影响,换个角度看,绿卡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长期签证”,它让持有者可以自由出入,也可以让他平等享受这个国家的所有政策,子女教育,医疗福利都和本地人一样;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中国人,仍然有中国护照和户口。
投资领域,我们常说:“钱,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实,身份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的道理。移民就是一次身份配置和风险防范前置,但却可以很好的为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养老,资产的传承做好规划,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