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 - 06 - 28
近日,多家银行向分行下发了调整存款利率授权管理的通知。从6月21日起,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执行新报价方式。
报价方式改变后,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略有上升,一年期利率水平维持不变,但一年期以上的存款产品利率大多要下调。
★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的大额存单从3.99%下调到3.8%;
★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一款3年期年化收益3.9%的定期存款,下周一将调降到3.5-3.7%;
★ 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工行某分行,三年期大额存单从3.85%直接下调到3.25%,调整幅度达到60个BP;
★ 此外,一年期、两年期存款产品也将全部下调利率。
在我们的固式思维中,总认为把钱存在银行就一定是安全的。但现在随着银行逐渐市场化,银行已经不再是我们资产的保险箱。
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强,降息被频繁推出救市。今年至少已有21个国家及地区降息29次,甚至很多国家出现了负利率,美联储也推出了0利率。
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早在2019年出席《创新经济论坛》时就释放了两个信号:
一、全球经济进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
二、中国不是不可能进入负利率,只是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
而长期低利率意味着未来无风险收益率会很低,你手上的资产,要做好十年二十年后收益非常之低的准备。
全球负利率时代正在逼近,虽然国内负利率还很遥远,但低利率成常态已经不可避免。CPI上破4%,存款利率下破3%,这名义上其实就是实际负利率了,我们要早做打算。
尤其是“负利率”时代即将来临,此番“负利率”趋势的根源,是全球经济的疲软,增长预期的低下,是市场、资金、机构和普通消费者找不到实体投资方向,不敢消费、更不敢透支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更多“避险资金”流入其他市场就成为必然。
财产不再安全,银行也会破产
以前,很多人认为把大部分钱存在银行十分安全,毕竟有国家兜底,银行是不会倒闭破产的。但事实说明,银行破产也不是不可能。
从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正式规定,银行也是可以破产的。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超过50万金额的赔偿数额会根据银行清算的结果按比例赔偿。
银行破产+负利率时代来临,尤其教育我们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面”,对金融市场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分散投资,降低资产关联性才是保证财富积累的终极要素。
要做到分散投资,也不单单是指将资产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就万事大吉。若是仅仅以单一的身份去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存在很多弊端——包括出行、及税务问题等方面。
资产配置
一定要身份先行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家庭的避险意识被唤醒。加上CRS的启动、汇管力度升级、欧元区经济复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期望多样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组合。
将资产集中在单一货币、单一国家,缺少全球资产配置,难以避免单一市场经济下行、汇率下跌、政策转变等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就是一损俱损。于是,第二身份渐渐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
据莱坊《Knight Frank 全球财富报告》中显示,34%的超高净值资产人士(身价3000万刀以上)都已经拥有第二身份。
CNN曾刊文称,全球富豪在应对新冠疫情期间,对第二身份的需求量暴增。2020年1月至6月间,移民咨询量同比增长49%,咨询后提交移民申请的人数增加了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