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 - 09 - 24
2021年,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推进且呈现加速之势。一方面,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全面开花”,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另一方面,国有大行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增速显著,且钱包功能不断丰富。
业内人士表示,多地开展了真实用户试点验证和分批次大规模集中测试,充分检验数字人民币业务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01、数字人民币覆盖范围全速扩大
今年6月,北京地铁亿通行APP开通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所有型号手机均支持数字人民币二维码扫码,另外,目前苹果手机支持数字人民币NFC支付。
今年年底前,工行还计划推出数字人民币可穿戴设备,届时可使用相关产品完成地铁等场景的数字人民币支付。
拉卡拉继用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工资后,拉卡拉中秋节首次将数字人民币作为节日福利发放到每位员工的数币钱包APP中。
此外,由美团主办的“用数字人民币,享低碳骑行季”试点活动近日正式开启,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苏州、西安、长沙、成都、雄安新区等9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同步开展。
今年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02、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愈加丰富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曾表示,截至8月29日,工行已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近1500万个,对公钱包190余万个,签约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18万个,交易金额超过5亿元。
工行个人钱包已实现钱包余额根据约定自动归集至绑定银行账户、钱包支付余额不足时自动从协议账户兑出数字人民币补足差额完成交易、使用钱包进行一对多转账汇款等功能,满足用户资金增值、一键支付等需求。
实现了对公钱包通过企业手机银行、企业网银、柜面等渠道绑定本、他行账户,支持客户按约定自动实现母子钱包资金归集及分发,钱包余额智能转存银行账户等功能,满足用户资金分户管理、分账核算、资金增值等需求。
根据建行中报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共开立个人钱包723万余个、对公钱包119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2845万余笔、交易金额约189亿元。根据交行中报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末,交通银行的个人钱包数量也突破了100万个,累计交易金额达25亿元,交易笔数近630万笔。
03、数字人民币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到2020年10月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个试点测试地区,伴随着试点的不断推进,数字人民币已经逐渐走入大众生活。
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金融科技论坛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也介绍道:“目前,全市白名单用户的数量占全国的15%,试点场景数量占全国的20%。今年,我们要把应用场景扩展到‘100万+’。”
04、监管,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数字货币有一个特性,就是独有的ID属性,用来交易的数字货币无论是用于国内结算还是用于跨境支付,监管部门都可以随着这个ID追溯到来源,每一个流程都清晰可见。
利用数字货币这样的属性,监管,似乎变得更加容易。
在4月的BIS研讨会上,中国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提案,包括央行数字货币的全球使用规则、涉及的隐私问题(监控及信息共享)等。
4月1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的2021年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称要打造数字化人民币生态系统,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制定相应法律和监管体系。
若推出全球跨境支付,为了方便监管机构监控交易的合规性,对信息流和资金的监管一定会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
05、身份配置是最好的PLAN B
近几年,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各项金融政策对财富的监管的决心。从CRS、金税工程、阿里云税务大数据平台的建成、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一步步将纳税人的信息完全透明化。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你有多少钱,钱从哪来,又到哪去,每一笔资金的往来都将暴露在明面。
而在交易与资产透明的时代向我们走来的同时,税务规划、资产配置则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税务规划的终极意义并不是不交税,而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一系列手段减少税务的缴纳,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成功的资产配置与税务规划必然是身份先行的。
若先取得多个身份,将能够在全球市场中选择更丰富、合理的投资工具进行资产配置,从而规避和对冲单一市场和汇率波动风险。
多个身份配置下,也可以规避一些政策性风险,即便是在黑天鹅事件中也能更好地规避风。在透明化时代,即便是CRS、FACAT、还是金税四期,多重身份可以为资产带披上相对安全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