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 - 01 - 17
日前,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宣布启动“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计划,并称之为一项新的欧洲战略。
根据这项计划,欧盟、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欧洲投资银行将力争在2021-2027年间筹集3000亿欧元公共和私人资金,支持全球包括数字、交通、能源、健康、教育等项目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运输和能源网络建设,以支撑持久的全球复苏。
欧盟提出“全球门户”计划既有地缘经济上的长远考虑,也有其地缘政治上的战略目的。
“全球门户”的地缘经济考虑
“全球门户”计划是欧盟对2018年出台的“亚欧互联互通”计划进行的升级,欧盟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色彩。
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沿,美国和中国正围绕这两大领域的规则制定和发展方向进行激烈竞争。
欧委会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济集团,有其独立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那就是在尖端产业上要保持欧委会自身的竞争力,维护欧委会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的话语权。
2021年3月初,欧委会发布了《2030数字指南针:欧洲数字十年之路》纲要文件,其涵盖了欧委会到2030年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途径。
在绿色发展方面,欧委会于2019年12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强调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推进,明确提出充分挖掘数字转型的潜力,使人工智能、5G、云计划和边缘计算及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欧委会的工业脱碳、绿色金融、技术研发、碳交易系统等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在这两个产业领域的发力,离不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广大市场。
因此,欧委会提出“全球门户”计划旨在加强在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两大领域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一方面使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争取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可谓是一箭双雕。
“全球门户”计划的地缘政治目的
在国际层面,
美国已经携G7提出“重建美好世界: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巨大基础设施需求的积极倡议”(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
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了总额约为30亿英镑的“清洁绿色倡议”,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行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提供绿色金融融资手段,以更环保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欧盟一方面不甘落后,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全球门户”计划在地缘政治上做出向美英靠拢的姿态。
此外,虽然欧委会发布的声明并没有提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但在谈到“全球门户”计划的关键原则时,却提出了“民主和高标准”(democratic values and high standards)、“善政和透明度”(good governance and transparency)这样的关键词,给这项计划增添了强烈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被外界解读为旨在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声明还提出,3000亿欧元中有一部分资金将用来帮助欧盟企业争夺在对象国的基建项目,因为“在那里它们越来越需要同获得政府大力支持的外国竞争对手竞争”,其指向性不言自明。
最大的问题:钱从哪来?
欧盟表示,从融资角度而言,到2027年,欧委会将寻求动员300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出资方将来自于欧盟、各成员国、国家开发银行和欧洲各金融机构。
此外还将动用可提供400亿欧元担保能力的欧洲可持续发展基金和180亿欧元的外部援助计划赠款。
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工具包,探索建立欧洲出口信贷工具的选项,以补充成员国现有的信贷安排。
尽管欧盟表示将提供大额的资金援助,并通过多种金融手段确保项目交付,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欧债危机刚刚过去不到十年,而疫情期间,欧盟各成员国又再度面临财政赤字、政府负债率双高的问题。根据《稳定与增长公约》,欧盟各成员国赤字率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3%和60%。
但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欧盟成员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6.3%;此前欧盟政府债务余额为12.6万亿欧元,占GDP比重为90.9%。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政府债务都已远远超标,欧盟还有多少公共支出可以用于“全球门户”计划?后疫情时代欧债危机会不会卷土重来?
再从私人资本来看,虽然“全球门户”计划明确表示将动用私人资本来提供融资,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政治风险较高、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属性决定了这类项目必须由公共支出主导。私人资本由于其较强的逐利性很难独立承担这类大型基建项目,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要仍然依靠官方贷款。据德国媒体报道,从欧委会现有披露的资料来看,还找不到如何通过私有资本补充公共资金不足的确切信息。
“全球门户”计划的出路
无论是从资金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基建能力来看,“全球门户”计划只有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才有可能成功。
中欧双方事实上在互联互通大方向上有着诸多共识,完全可以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性的,中国欢迎与欧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实现欧盟成员国先进技术、中国优势产能以及东道国巨大基建需求之间的有机结合,共同探寻拓宽基建资金来源,实现国际大型基建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取得“1+1+1>3”的效果。
欧盟需要研究与“一带一路”和其他计划高效合作的方法,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小集团对抗。
这才是真正有益于世界各国的做法,也是最接近成功的做法。